三年抗疫之后的第一次畜牧博覽會順利在成都舉辦。有一部分行業的老江湖,有了足夠的金錢積累和充裕的時間,借著這個機會放飛自我,于是乎,都江堰、青城山就成了熱門偶遇的場所。畢竟,時隔三年,大家都在家里閉門造車,太需要當面溝通和交流了。而且供給側過剩造成的行業內卷,給很多人內心帶來了壓力,彷徨中,所有人需要更多的交流,以緩解他因為困惑產生的內心迷茫和壓力。
不過也有的人,多年的行業探究習慣深入到骨子里,比如我們老大(gbmmr),能夠尋一處挨著小眾景點的民宿,喝著茶,品嘗當地的特色小吃,過著悠閑寧靜的生活,好不愜意,在這樣的生活中,潛意識里面,還在探究著成都美食背后的邏輯,并且時時不間斷的尋找商機。
昨天我們的群里面的聊天記錄,有關回鍋肉口感比以前下降了,老大專門請教了當地的廚師,找出背后的關鍵點,這個做法讓我十分佩服。
上圖中提到的兩篇文章:
動物健康的底層邏輯-炎癥、氧化自由基;
動物健康度的經濟意義;
標準的動物健康,指的是在恒定時間點上,動物獲得所有營養素全部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而沒有多余,此外,動物處在完全福利狀態下,沒有任何應激,體內的代謝過程不會產生有害的產物和廢物,動物的一生,由這樣的時間點連接而成。
上述純粹是理想狀態,現實中做不到的,退而求其次,野生狀態的動物,基本接近理想狀態,他們采食利用了環境中各類植物的有效成分,用來對抗體內因為各種應激產生的自由基,因為這些自由基會破壞機體的細胞結構完整性,產生很多次級代謝產物,這些物質在體內蓄積過多得不到清除,動物產品表現為品質嚴重下降,比如羊肉的膻味,豬肉的腥臊味,做回鍋肉的廚師,因為找不到合格的豬肉,只能夠把豬肉切片盡量的薄,這樣在加工的時候,用油爆炒過程中,肉片內的腥臊味可以盡量地被揮發掉,但是切片太薄了,嚴重影響了標準回鍋肉的口感。
自然界中有很多植物成分,可以有效地對抗氧化,清除體內自由基,并且擴張血管,增加微循環的血流量,從而帶走有害的產物(放血不凈帶來的口感變差就是這個層面的問題)用這樣的植物組合來飼養動物,就可以保證我們現在的畜牧業飼養模式,能夠生產出來合格的豬肉產品,為地道的四川回鍋肉提供保證,讓我們一口下去,口頰留香,滿滿的滿足感(這個滿足感靠的是回鍋肉片足夠的厚度)。
|
版權聲明: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,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,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,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(010-82893169-805)。